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一条文脉流千古——品王阳明与明夷卦走笔

发布日期:2021-02-15 09:28 [ ] 浏览次数:

       吴凤,供职北京市财政局,喜读书,曾在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

       王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他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儒家自孟子以来“心学”之大成。他虽仕途坎坷,但文韬武略,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至今,阳明心学在海内外仍有很大影响。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这是王阳明写的七绝《泛海》,大意是:如果你不把危险当回事儿的话,心中光明,那么什么都是浮云。35岁前的王阳明总体上是顺风顺水的:出身状元之家,怀圣贤之志,学文能文,学武能武,考中进士进朝为官。可是,谁能想到,35岁时他却大难临头:一次朝争差点让他丢掉性命!那一年是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为宦官刘瑾擅权,南京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进谏,被刘瑾收监治罪。王阳明愤而上疏营救,被廷杖四十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他的父亲王华受牵连,也被赶出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更过分的是,王阳明离开京城后,刘瑾还派了手下暗中跟随,伺机加害。不得已,王阳明在钱塘江边抛下衣物,装出投水自尽的假象,得以逃生。然后,他搭乘商船去舟山,船又被大风刮到福建边境。他上岸后,在一寺庙中遇见一位道士。王阳明二十年前在江西娶亲时,已与这位道士相识。再次相逢时,王阳明表达了远遁山林之意。道士却认为不可:“如果刘瑾诬陷你投奔夷狄,抓了你父亲,那就麻烦了。”道人为王阳明算了一卦,得“明夷”卦。

  明夷,是《周易》64卦中的第36卦。其卦义大致为:由于世道黑暗,贤能之士遭受损害,就像太阳沉入地下、光明受到遮掩一样。但是,君子若能坚守正道,便有望逢凶化吉。当时的王阳明因为耿直谏言而险遭暗害,正符合明夷的卦象。此时的他虽“蒙大难”而仍“内难而能正其志”,不得不说是明夷卦给了他启发和力量。此后,王阳明放弃了归隐,决定去贵州龙场上任。

  到了龙场,王阳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生存下来。南方的瘴气使孱弱的他雪上加霜,周边环境之恶劣,让他濒临死亡的边缘。他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这个问题也许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他学成圣人的志向还没有实现。终于有一天,他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具足”,世称“龙场悟道”。这时王阳明37岁。从此,他即使在龙场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怡然自得。他照顾随他一起来的仆人,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老百姓打成一片,办书院、剿盗贼,活出了一种新姿态!

  我个人认为,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有可能遭遇第二次明夷之险,只不过被他给避开了。

  平定宁王叛乱,是王阳明最受后世称颂的一次军事行动,然而他虽建大勋,却被武宗的宠臣江彬等嫉妒,身处险境。正德十四年(1519年),被封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当时,王阳明正前往福建平定叛乱,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赶往江西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宁王战败被俘。此时距叛乱爆发才三十五天,明武宗亲自率领的平叛部队尚未从京城出发,而王阳明率领的仅是临时凑集的地方部队,各部队的指挥者又多是文官,竟能成就大功,实在令人惊讶。武宗身边的佞幸之臣,嫉贤妒能,诬陷王阳明要谋反,还玩了一出闹剧:让王阳明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这样复杂的形势,王阳明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出,然后称病,以避免卷入更多的事端中。最终武宗一朝,王阳明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由于他深知功成身退、顾大局舍小节的道理,又一次躲开了明夷之险,未无辜受祸。

  明夷卦的卦文与孟子总结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司马迁看到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以及我们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艰难困苦,玉成于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属于一条文脉,甚至本质相同,但明夷卦出自《周易》,更为源远流长。

  


来源:市财政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