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财政要闻

智库观察: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23-11-14 10:36 [ ] 浏览次数:

2023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保持紧缩但步伐逐步放缓,经济增速小幅减弱;因全球需求放缓、“俄乌冲突”进入僵局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面临外需疲弱、内需有待增强、出口依旧承压等多项挑战。

一、世界经济:持续放缓,预计全年增速小幅低于2022

2023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保持紧缩但步伐逐步放缓,全球经济增速小幅减弱。全球制造业萎缩,主要因对利率更加敏感及需求疲软;但服务业加速复苏,加之全球通货膨胀整体下降,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延续弱势,但可避免衰退。利率位于高位,持续抬升经济运行成本,但服务业复苏仍具韧性。IMF7月预计全球GDP增速为2.5%(较1月上调0.1个百分点,2022年增速为3.0%),低于2012-2019年常态化平均增速2.8%;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5%,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4.0%

因需求较弱,上半年全球贸易量增长低迷,预计全年将延续疲软态势。WTO统计一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量同比增速为-1.6%,但服务贸易保持增长,二季度有所回暖。WTO4月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1.7%1月预计为1.0%2022年为5.1%)。

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及全球通胀大幅放缓,预计后续持续下降,但降幅空间较小。因全球需求放缓、“俄乌冲突”进入僵局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截至6月大宗商品综合指数已较去年年末下降20%,低于“俄乌冲突”爆发时水平,但所有分项指数仍远高于疫情前;其中,能源、粮食、金属价格分别较去年年末下降27%6%6%。三、四季度,预计全球需求疲弱,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有下跌趋势;但能源、有色金属供应缩减,价格坚挺。

全球货币紧缩下抑制通胀已取得成效,但仍高于2%政策目标。全球通胀同比增速不断下降。6月,除欧洲外的发达经济体CPI同比增速已降至3.5%以下;美国6CPI3.0%(去年12月为6.5%);欧元区7CPI5.3%(去年12月为9.2%)。三、四季度,预计在高利率环境下,各国通胀仍具一定下行空间;但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下工资上涨、服务价格较高,核心通胀水平回落较慢。

先行景气指标保持扩张,但继续上行动力不足。全球综合PMI指数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上(6月为52.7)。IMF7月报告指出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区域间差距扩大;存在通胀持续、金融市场重新定价、新兴市场债务压力加重、地缘经济分裂加深等下行压力。

二、主要经济体:增长持续放缓

1.美国:经济增长韧性较强;预计将小幅放缓,但明显好于其他发达国家

工资上涨、通胀下降支撑消费支出,服务业复苏强劲,半导体等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大幅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但高利率对工业生产形成抑制。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并为银行业动荡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了金融部门动荡风险。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2%,其中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8%2.6%

预计未来高利率下美国经济增速呈放缓态势,但整体增速水平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美联储仍存在部分月份加息25bp的可能性。居民消费及服务业复苏将持续,但有所放缓。截至7月,综合景气指标PMI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其中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萎缩,服务业PMI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IMF7月预计2023GDP增速为1.8%(较1月上调0.4个百分点,2022年增速为2.1%),稍低于2012-2019年常态化平均增速2.3%

2.欧元区: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前景低迷

今年以来在“俄乌冲突”和货币紧缩的持续冲击下,工业生产持续萎缩;通胀边际放缓趋势较慢,居民消费低迷;服务业复苏加快为经济增长提供主要动力。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为1.4%,其中一、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6%1.1%。制造业大国德国经济持续萎缩,一、二季度GDP同比分别为-0.3%-0.1%

预计全年经济增速疲弱。欧洲仍将保持小幅加息25bp。高利率环境将持续对企业信贷形成抑制,企业未能完全适应高昂能源成本转换,工业生产前景堪忧,短期内难以恢复至常态化增长;旅游等服务业复苏仍为经济主要增长点。截至7月,制造业PMI不断创疫情爆发后最低点(42.7),服务业PMI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IMF7月预计2023年欧元区GDP增速为0.9%(较1月上调0.2个百分点,2022年增速为3.5%),为近10年以来次低值。预计德国2023GDP增速为-0.3%,英国为0.4%

3.日本:经济表现较好,预计2023年增速小幅高于2022

受益于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经济上半年持续复苏,个人消费及企业投资大幅增长。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1.9%。经常项目逆差有改善迹象。在全球加息潮,通胀不断下降的趋势下,日本维持的超级量化宽松政策下CPI同比增速不断上升,打破“三十年”通缩魔咒初见端倪。截至6月,日本核心CPI同比增速为3.3%

预计全年经济增速较为强劲。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消费支出有小幅下滑态势,制造业PMI有小幅恶化趋势;因全球贸易需求放缓,经常账户继续改善的趋势不明显。IMF7月预计2023GDP增速为1.3%2022年为1.1%)。

4.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预计2023年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复苏,走势分化。印度保持较高增速,制造业及服务业均保持加速扩张,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俄罗斯因工资上涨推动居民消费、军费支出扩张、政府支持下企业信贷扩张等拉动,上半年经济超预期增长,前5个月GDP增速为0.6%。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低收入国家持续面临债务困境。

预计全年整体平稳增长。IMF7月预计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整体GDP增速为4.0%(与1月预测持平)。其中,印度保持高速扩张,预计2023GDP增速为6.1%;俄罗斯经济具备韧性,预计2023GDP增长1.6%(较1月上调1.3个百分点)。

 

三、中国经济:经济增长不及预期,仍面临多方压力

疫情“平稳转段”后,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GDP同比增长5.5%。受出口下降、房地产低迷等拖累,二季度经济增速明显低于预期。从同比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6.3%,显著低于4月末约8%的预期值。从环比看,二季度GDP环比增速为0.8%,较一季度的2.2%明显回落。

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表明我国经济修复动能放缓。7月制造业PMI49.3%6月为49.0%),较上月微升。分项看,生产指数保持扩张,为50.2%6月为50.3%),表明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新订单指数为49.5%6月为48.6%),表明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3%6月为46.4%),连续四个月位于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出口持续趋紧运行。

三、四季度,经济仍面临内需不足、外需承压等困难,但汽车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等高景气行业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就业市场持续改善,推动内生动能逐步增强,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活跃资本市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等。“提信心”“扩需求”“促转型”“防风险”等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将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1.投资增速放缓,预计总体保持平稳

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1-6月同比3.8%),连续5个月回落。不利因素包括:地方财政收支紧平衡影响政府投资意愿;工业企业前期盈利困难,导致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缺乏投资资金;房地产行业低迷,民营房地产企业缺乏投资意愿。

预计全年投资增长总体平稳。制造业投资虽受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压制,但数字经济、新能源、“双碳”等领域支持政策利好相关产业发展,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放缓;在银行信贷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下,预计基建投资维持稳健增长;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预计“稳地产”政策将加码,但市场回暖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从短期看,疫情影响和房企信用事件压制了居民购房需求和意愿。从中长期看,人口迈过峰值叠加城镇化进入后期,潜在购房需求趋势性下行。

2.消费整体走弱,预计延续复苏态势

7月消费同比增长2.5%6月为3.1%),连续3个月回落;环比下降0.06%,为年内最低增速。当前失业率偏高,抑制居民消费能力。7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5.3%,为4月以来首次上升,显示就业压力加大。

预计全年消费延续复苏态势。政策陆续出台、节假日等季节性因素将继续推动消费复苏。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指出,将通过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等二十条措施,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出口动能趋缓,预计维持低迷

受外需走弱和基数高企的双重负向影响,5月我国出口增速由正转负至-7.5%6月、7月进一步降至-12.4%-14.5%。分地区看,7月我国对美、欧、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同比增速均低于-20%

外需下行压力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好转,预计未来出口仍低迷。不利因素包括:外需整体持续疲弱;地缘博弈及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情况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调整策略,寻找进口替代,减少自华进口;国内部分产业链外迁等。

4.工业生产承压复苏,预计持续修复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较6月回落0.7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年内次低。除受天气影响外,更大程度反映的是需求不足。一方面,疫情的“疤痕效应”导致内需不足。另一方面,出口低迷拖累外贸企业生产。

在企业成本费用压力缓解、新动能持续发力等因素支撑下,预计全年工业生产有望持续修复,但仍受需求不足、企业去库存等因素制约。随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新能源车等绿色产品表现较好,带动战略新兴产业等相关工业产品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有望在中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通胀方面,CPI同比转负,PPI同比降幅收窄。7月,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CPI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同比-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三、四季度,在国内消费需求改善、国际输入性影响持续的背景下,预计CPI温和回升,PPI维持低位。     (摘自: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