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锦瑟无端五十弦

发布日期:2023-03-20 09:30 [ ] 浏览次数:

肖复兴/

不知为什么,我对弦乐器特别是小提琴,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喜爱。总觉得它琴音如水,渗透性更强,最能渗透进人的心田,湿润到人心最柔软的深处。

同其他乐器相比,弦乐器的作用是特殊的。一般而言,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但在我个人看来,总觉得它男性化了一些。清亮而脆生生的音色,像雨点敲打在石板上,那种清凉激越的声响,没有弦乐那种抽丝剥茧的细腻,也没有水渗入泥土中的那种绵软,似乎更贴近李斯特、瓦格纳和拉赫玛尼诺夫式的激情洋溢,极像男人的手臂和胸膛。当然,肖邦力图将钢琴变得抒情和缠绵,让夜曲、船歌和华尔兹变成月色中女人的温柔怀抱。但是,我总觉得钢琴更像是从山涧里流淌下来的清澈溪水或激荡的瀑布,比不上小提琴那种如丝如缕的感觉,只有弦乐才有一种草坪上毛茸茸、绿茵茵的感觉,有种溶溶月色在云彩中轻轻荡漾的感觉。

也许是我先入为主的潜意识和自以为是的偏颇,或者是对音乐、对乐器根本一无所知,才以为如果乐器也像梁山泊的英雄那样排座次的话,小提琴无疑是该坐头把交椅的。

有时会想,先不用说小提琴得天独厚的音色和共鸣,光看它的造型,就与其它的弦乐器大不相同。只有我们的琵琶可以一争,琵琶的线条虽然柔和,但还是单一了些,缺少起伏。小提琴那种流溢的线条,可以说是其他乐器都没有的,完全符合巴洛克时期古典美的特征,是艺术之神的化身。

大提琴的造型和小提琴相仿,但比较一下,区别还是很大。如果把它们都比作女性的话,那么小提琴肯定是少女。那种细柔的声音,能让我想到少女瘦削的肩膀和小巧玲珑的身姿;那种细腻的柔情,能让我想到少女依偎在父母或情人怀中撒娇的情景;那种如泣如诉的回旋,能让我想到少女在日记里写下的倾诉。即便是高音区,也并非如断弦裂帛一般,而是有着丝丝缕缕的意味。而大提琴,则像是成熟的女人,她的青春已经不再,她的深沉也不再如喷泉似的水花四溢。如果小提琴和大提琴都被用来抒情的话,大提琴更适合表达心底埋藏已久或伤痛过深的感情,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情;小提琴则可以表达缠绵幽怨,又可以展示明朗畅快,不止于过去的一丝愁绪、满腔哀思,而盛满那样多的诉说不尽和欲言又止。

有一次,我在人民大会堂听马泽尔指挥美国交响乐团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定音鼓敲响,刚开始时,满场嘈杂无比,直到小提琴奏起的那一刻,音乐便立刻如花朵纷纷轻柔地绽开,舒展着吐出花蕊,嘈杂声立马就消失了。这一曲由多部小提琴弥漫起宏大又温柔的弦乐,像是一张巨大无比的吸水纸,将嘈杂统统吸收殆尽。也许,这只是我的错觉,是小提琴的阵势太厉害了,它们织就的雾岚一样的乐声太美了,一下子占据了我的心,让我一时忘记了嘈杂。

世界上好听的小提琴曲不胜枚举,我最喜欢的是马勒和德沃夏克的小提琴曲。

对于古典音乐,我们以前重视贝多芬,对马勒有些淡漠。马勒是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时期的重要音乐家,他的音乐不仅是贝多芬命运的敲门声,还多了更为丰富的现代性。

马勒一生创作了十部交响曲,这些交响曲中的小提琴部分都非常出色,无比动人。对于我这样的交响乐外行人,听马勒的交响曲,主要是听小提琴部分。比如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小提琴一上来,景色为之一变,小号的加入,又让一切一下子变得回环萦绕起来,不事张扬,却阅尽春秋,演绎着马勒对于生死的悲痛与苍凉。小提琴确实厉害,只有小提琴的到来,才显得风来雨从,气象万千。此后,竖琴、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此起彼伏,交相辉映,显得层次那样丰富,交响的效果那样浑然天成,熨帖得犹如天鹅绒一般的风抚摸你的心头,同时也给马勒悲怆的命运带来一丝慰藉。

我非常喜欢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将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眷恋和热爱,如此深情地倾诉在音乐之中,世上作曲家中,恐怕很少有人可与德沃夏克比肩。1892年9月,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德沃夏克,应邀到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带着妻子先后将六个孩子都接到了美国,就像一条无法离开水的鱼一样,实在忍受不了时间和距离、祖国和家乡的双重阻隔。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就是在这时候创作的,第二乐章中那动人的旋律,由小提琴演奏摇曳而出,是那样柔肠绕指、荡涤心灵,让人一听就难以忘怀。对于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音乐是无需翻译的语言,世人都可以听懂并产生共鸣。这便是音乐超越文学和绘画等其他艺术的魅力,它能抵达文字和色彩所无法到达的境界,在瞬间和人心相通。

我第一次在现场听这支交响乐,是十七年前的春天,在芝加哥听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演奏。有意思的是,时隔多年后,还是在芝加哥的千禧广场上,经过露天剧场的草坪外,我忽然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小提琴的声音,那样动人,那样熟悉。驻足仔细一听,竟然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广场里的露天舞台上,芝加哥交响乐团正在演奏。悠悠琴声,回旋着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在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听来,是那样刻骨铭心、清澈明净,有种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觉。

在流行音乐家中,能够将小提琴演绎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只有曼托瓦尼。曼托瓦尼指挥乐队演奏的乐曲,都由他亲自改编,融入很多他所热爱的弦乐。尤其是小提琴,成为了乐队的绝对主角,将琴声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和曼托瓦尼很小就开始演奏小提琴有关,他对小提琴实在是情有独钟。在我眼中,任何一位流行乐演奏家,詹姆斯·拉斯特也好,保罗·莫里亚也好,都无法与之比肩。他确实将小提琴融入了流行音乐,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曼托瓦尼的乐队中那支庞大的小提琴队伍,迄今无人可以超越。虽然他也偶尔使用木管乐器、小号、钢琴和手风琴演奏,但只是让它们作陪衬,绝不会让它们成为主角。他总是让小提琴出尽风头,让小提琴在高音区和低音区尽情游弋,在百转千回的对比中,显得那样明澈,那样飘逸,那样绕指柔肠而绵延不绝。他用小提琴织就的弦乐,如溪水般四处流淌,浪潮般此起彼伏,瀑布般叠加而落,花开花落般缤纷满地,细雨潇潇般迷蒙满天,撩起你内心最温情的一角,似昆虫的薄翼微微颤动,和着他的旋律一起共鸣。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嘈杂,情感越来越粗糙,心越来越疲惫的时候,能感受一些温馨,是人们普遍的渴望,于是抒情便成了曼托瓦尼乐队最大的特点,小提琴就是他心中的诗,最能慰藉人心。

我曾买过曼托瓦尼出版发行的几乎全部的磁带和CD唱盘。1980年,曼托瓦尼去世后,DECCA出版纪念曼托瓦尼的CD,一款两套,是曼托瓦尼作品的精选版,录有他从1958年到1980年的经典名曲,镌刻下他一生的创作轨迹。CD的名字叫《醉人的黄昏》。已经过去了颠簸的四十三年,这两盘CD,依然被我放在身边,百听不厌。真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肖复兴,著名作家。曾先后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等。著有各种杂书两百余部。曾获全国、北京及上海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