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回望新中国初期 工艺美术事业的起步之旅
致敬1953

发布日期:2023-09-04 16:10 [ ] 浏览次数:

穿越70年时光,当1953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的展品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为主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时,这些工艺品仍是那么光彩夺目,富有生命力。

极具中国文人画意蕴的蓝地博古缂丝、云南建水紫陶、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将文人墨客的悠远意境、生活日常的澎湃生命力融汇在了工艺品中。

凤穿牡丹蓝印花布被面、松鼠葡萄紫砂茶具、湖南铜官绿釉水壶、四川凉山彝族漆器,向观众展现了大量的生活场景和活泼的民俗趣味,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追求,有的物件甚至就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或口口相传的故事里。

为什么要重新展出70年前的展品,为什么要致敬1953

现在展出的这些展品,绝大部分都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没有1953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如果不是从展览的前期调研、征集展品,到展览期间举办座谈会,以及带展品走出国门这些努力,很多手工艺早在70年前就消失不见了,更谈不上通过创外汇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添砖加瓦。70年后的我们还能看到这些焕发生机的工艺品,要感谢70年前为工艺美术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老前辈们,这就是为什么要致敬1953

本次展览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的1000余件(套)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品中选出170余件套。展品既有造型雅致、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的民间收藏,也有造型朴拙、工艺朴实的来自民间市集的产品。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制定了工业建设和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当时正逢国家急需大量外汇支持建设。在科技与工业完全落后的情况下,我国轻、重工业品在国际上都处于滞销状态,反而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和一些陈设艺术品深受东南亚乃至欧美国家的欢迎,成为当时国家赚取外汇的重要财源。

工艺美术品换汇率高,低投入即可换回高回报。通常,2-3元的成本就能得到1美元的回报,比出口原材料这类基础性产品性价比更高。如出口1公斤高品质羊毛,以机器织造而成的毛毯可以换回1.6美元的外汇,而以手工艺织成的地毯能卖6美元,比毛毯换汇高出3倍。当时,北京牙雕厂的一个雕件,就能换回一辆伏尔加小轿车,整个厂的创汇总额相当于半个首钢的价值。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之前,持续的战争状态使原本脆弱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工艺美术的生产遭到极大冲击和破坏,工艺美术品的市场交易也趋于停滞。1949年《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指出,北平手工艺产品在抗战之前年产值达七八千万美元,在战争破坏、出口途径被封锁以及国民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产值连年减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大部分工厂已经停产。为了支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扩大外贸出口,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尤其是特种工艺品。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让百废待兴的工艺美术事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工艺美术和工业化自此产生了交集:工艺美术通过出口创汇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截至1956年末,全国工艺美术总产值18912万元,为建国初期的5倍。从业人员扩大为77.06万人,是建国初期的60倍。工艺美术行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0.12%—0.25%,提升幅度虽小,但总体情况较为稳定。1957年,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就工艺美术发展达成一致,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思路。工艺美术的产值、从业人员、 出口值不断提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工艺美术生产力极大提升。

由于工艺美术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建设对工艺美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尤其在争取扩大出口换外汇方面,传统工艺美术具有优势。工艺美术生产的发展对工艺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利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契机,中央美术学院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迁至北京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合并,作为将来成立工艺美术学院的基础的建议获批。1953216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庞薰琹、雷圭元等教师及家属与实用美术系学生从杭州北上北京,并带来大量工艺美术图书资料。同时,清华大学营建系部分教师也并到中央美术学院,其中调到实用美术系的教师有高庄、常沙娜。

1956111日,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设计高等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清华大学营建系等单位的专业教师及若干名海外归来的专家共同组成。当时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邓洁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雷圭元、庞薰琹任副院长。1999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是我国首个集研究、设计、教学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专业类高等学府。此后,全国各地工艺美术专业类学校陆续成立,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新型学院的设立和学校教学模式的变化,使得以往师徒言传身教的学习形式发生变化。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也规范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模式和从业人员质量。

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艺美术饕餮盛宴拉开了帷幕。

这场饕餮盛宴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初期工艺美术的成果,但其筹备难度之大是我们现在都无法想象的,几乎到了寻找每一件像样的展品都需要大费周折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民间手工艺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从业者不得不转行或回到乡村谋生。北京作为工艺美术的中心,最鼎盛时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达2万多,到北京解放前夕只剩下1600多人。其他典型的工艺美术产区也有类似情况,很多传统工艺美术品如北京的雕漆、烧瓷,安徽芜湖的铁画等都中断生产长达十几、二十年。行业的衰落导致艺人失业、流离失所,一些技艺高超的艺人被迫改行,有的回到农村谋生,有的只能从事出卖劳动力的工作,甚至沦落街头。象牙雕刻艺人李三宝因无法维持生活,冻饿死在马路边。

1953年举办的这个展览会,是一个成果展示,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工艺品生产的现状。为了扩大展览规模、促进展品征集、增强社会影响,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由文化部直接负责,并组建筹备会,任命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为筹备会的主任,庞薰琹为副主任。

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办展之前,由庞薰琹等人带队组成了两个民间调查小组,深入江苏、安徽、山东、浙江、福建等地进行调查。庞薰琹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在苏州考察时认识了一个玉雕艺人,还到玉雕艺人家里进行访问,因为当时苏州的玉雕已经停止生产又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认识了朱冈等人,又认识了一个缂丝老艺人,当时缂丝已经停止生产,正设法重新恢复。在上海调查时只购买了一些工艺品资料。在安徽考察时,起初当地文化局的同志认为安徽没有什么民间工艺,但第二天就在集市上发现了妇女头上戴的挑花头巾、绣花鞋等,接着又发现一些很有特色的陶器。去扬州调研时认识了剪纸老艺人与漆艺艺人。当时漆器生产已经停止,当我预定三扇屏风,先付材料费时,有人竟流下眼泪。由此可见当时我国手工艺发展的困境。

通过发现、收集、购买工艺美术品的形式,在积累工艺美术资料的同时,调查小组对各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情况,例如生产状况和艺人队伍等进行了摸底工作。同时,还对在群众中流行的工艺美术形式进行了一定的组织工作。这项收集工作就具有了双重意义,使得一些已经停产或濒临消亡的工艺美术技艺被重新重视并得到了扶持,一些濒临没落的工艺美术技艺被发现并迅速成长起来,为工艺美术行业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致敬1953”展览上,几本书页泛黄的教材静静地躺在展柜内。《民间雕塑工艺》《民间印染刺绣工艺》这两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就是来自1953年展览的主要展品。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以蓝印花布为主题的画册,里面也都是1953年展览的主要展品。另外还有北京皮影、敦煌藻井图案系列的整理,这些都为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奠定了非常好的教学基础。策展人的介绍让观众对1953年那个令人向往的工美展览会的余音有了更多的了解。

展览会于19541月结束,但撤展并不意味着其任务的彻底完成,还需要配合资料的整理与汇编,使展览资料被系统保存,并将展览会载入史册以供之后的研究。当时庞薰琹等工艺美术专家在展览结束后与相关单位及时对展出的工艺美术品进行分类整理和出版,这些资料成为当下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工艺美术展览会开展情况和工艺美术事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

展览会结束后,部分展品走出国门成为随后4个工艺美术国际交流展的重要展品。展览作为新中国与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途径,使其他国家了解到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对我国工艺美术品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国后至1956年,我国工艺美术品出口总值超过3亿元,在创造外汇收入、促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53年展览会举办期间,主办方还邀请各大行政区知名民间艺人、工艺美术专家和工艺美术工作干部组成观摩小组,赴北京参观。各地民间艺人如杨士惠、龚玉璋、李芝卿等与当时在北京的工艺美术专家庞薰琹、雷圭元、张仃、张光宇、祝大年、郑可等进行座谈,交流工艺美术创作的经验并讨论美术设计的相关问题,为之后改进和发展工艺美术生产打好了基础。

1953致敬!70年后的致敬不仅是表达我们的敬意,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新时代语境中,让工艺美术为美好生活服务,真正成为生活的本体。

(王迎春,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媒体人,高级编辑。现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讲解志愿者。

(作者:王迎春)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