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赋能预算绩效管理,助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已提上日程。
以数字财政建设为立足点
按照 2019年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大数据应用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区率先推进数字财政建设,为建设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做了积极探索。作为数字财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预算绩效管理专注于利用财政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收集、整合、分析、应用大量数字绩效信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应超越利用数字技术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简单认知,以前瞻性、整体性、创新性的改革眼光,深刻理解数字预算绩效管理这一未来崭新管理形态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要求,并在数字财政建设乃至数字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全面、系统、科学地瞄准数字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定位、改革任务、转型路径。与此同时,在重构政府组织、再造业务流程、培养数字人才、开发数字平台开发、连接数据要素市场等具体方面,应加强数字预算绩效管理与数字财政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筹推进,形成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一盘棋”改革局面,以更好地发挥数字预算绩效管理的治理效能。
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 “创新评估评价方法,立足多维视角和多元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等,提高绩效评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为发展数字预算绩效管理指明了方向。
与传统预算绩效管理相比,数字预算绩效管理最直接的特征是以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为支撑,重塑第三方评估过程中常用的公众满意度调查、实地调研等人工操作方式。通过利用大数据的算法、算力优势,数字绩效管理能够更加系统地挖掘、分析和评估各类财政支出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从而使得评价财政支出活动的数据来源更加丰富多元。例如,过去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些公共支出项目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社交平台和移动终端能够随时搜集公众的公共服务体验,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供可以深度挖掘的数据资源。
也应看到,全面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运算预算支出绩效所需要的算力是一般计算机难以胜任的,对更加复杂的算法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以绩效数据价值为着眼点
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并不是对传统预算绩效管理的颠覆和取代,而是运用持续更新的数字技术,强化已有政府预算过程的绩效管理功能,面向政府、市场、社会充分释放公共部门财政绩效数据价值,构建纵向、横向的财政绩效数据价值应用体系。
一是对公共部门,政府是财政绩效数据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不同于传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数字预算绩效管理具有跨部门、跨层级和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可以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之间实现绩效数据互联互通。当然,实现这一目标尚有时日,有赖于在推进财政大数据平台建设进程中,形成统一的绩效数据采集、交换、使用等技术或业务标准,并在公共部门内部建立财政绩效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二是对社会公众,利用数据技术建立财政绩效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也可以消除传统预算绩效管理的封闭性,使绩效评价结果从“政务公开”走向“数据开放”,提高社会公众获取财政绩效数据的便捷性、实时性和可视性;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贯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程,降低社会公众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门槛,进而在财政绩效数据、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与财政资金分配决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三是对市场主体,除了加快推进数据安全、数据交易、数据产权、数据伦理等配套制度建设之外,财政绩效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还应与数据要素市场互相协作、互通有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更全面的政府财政绩效数据,提高微观企业决策者的宏观分析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以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
为突破点
尽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走向数字化是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数字财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相较于实践需求而言,现阶段对于数字财政和数字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另外,在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程度、政府数字建设基础条件、公共数据安全保护问题,以及适应绩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全国各地之间的“数字鸿沟”十分明显。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客观条件是不平衡的。
因此,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发展数字预算绩效管理要兼顾好短期局部试点和长期全局规划。短期讲,应科学处理好数字预算绩效管理与传统预算绩效管理以及与其他方面数字化转型的关系,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选择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从长期看,财政部门应与其他公共部门、科研机构、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加强对话和凝聚共识,以合作治理赋能预算绩效管理数字化转型。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