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轩 刘佳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号召向陈云同志学习。陈云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长期领导国家财政经济工作。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财政人锻造优良作风、加强作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政领财,一以贯之服务中心
陈云同志强调财政工作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考虑工作。他指出财政、粮食问题关系各阶层,体现共产党与各阶层关系。在他领导下,财政部门跟党走,确保工作政治方向正确。1950年2月,他指出财经工作者易陷入局部观点和本位主义的误区,告诫干部树立整体思想。他既从全局把握财政工作,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抗美援朝时,他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方针,用“挤牛奶”增收入、“削萝卜”减支出,缓解财政紧张。1951年初,中财委在他主持领导下开展“一五”计划编制工作。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构建工业体系、加快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他指出计划编制要考虑多方面情况,主张优先用财力发展重工业,并组织完成编制工作。
心系群众,排忧解难为民服务
党领导下的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陈云同志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财政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和执行财经政策过程中时刻以民为先,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尤其重视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在主持1949年上海财经会议期间,陈云同志亲临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与各界代表广泛接触、交流意见,为当时一些财政政策的推出提供了重要的认识基础。1952年10月,为更加充分地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陈云同志特地通过老战友从青浦县找来两位农民深入面谈。通过直面群众,陈云同志及时了解土改后的基层问题和农业生产情况,并约定这两位农民作为他了解农村情况的长期联系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同志主持中财委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都是在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陈云同志十分关心城乡居民生活,将事关群众生活的民生问题视为国家大事。在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为尽可能保障城市群众营养水平和基本生活,陈云同志经过仔细调查研究,提出全国大中城市群众除了必要的大豆,每人每月要增加半斤肉、半斤鱼的建议,并敦促安排增加捕鱼指标、压缩部分生猪出口,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国理财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领导下财政事业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陈云同志长期“管钱”“用钱”的一大心得。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诫财政干部,“钱是老百姓的,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钱开玩笑”。早在1951年《关于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报告》中,陈云同志就指出,“节约增产是人民政府重要的财经政策之一。”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军事部门以及其他方面要在不妨害工作和工作人员健康两个条件下厉行节约。在具体工作中,陈云同志十分注重对财政支出的严格细致管理,大力倡导反对浪费的风气,为国家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他还强调必须加强财政监督,要求加强对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他不仅要求各地抽调干部组建财政监察机构,还提出要对各企事业单位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要求“每个工作单位,必须在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提高效力、精简机构的原则下,由全体人员共同规定节约办法,坚持实行”。在1957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陈云同志在讲话中将“今年开展增产节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大标题进行强调,号召广大群众和政府一起尽可能增产节约。陈云同志不仅在开展财经工作上爱惜物力,要求用好财政每一分钱,在个人生活方面同样厉行勤俭节约。他长期保持粗茶淡饭的习惯,在生活待遇方面反对搞特殊化。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同志在北京北长街的一处老宅子一住就是30年。房屋年久失修,他也坚决反对花钱大修和拆旧建新。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是陈云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坚持和倡导的。
严谨细致,锻造过硬业务本领
财政工作既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陈云同志曾长期领导和从事财政经济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财经思想。这些财经思想正是他在财政经济工作亲自抓、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实干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就高度重视经济技术之于党的全面工作的重要性。他起草的《关于延安几种干部培养与使用的决定》中提出“必须克服只愿做党务工作,不愿做经济技术或其他工作的倾向”。陈云同志不仅自己善于经营管理,精通税务业务,也要求下属必须熟悉业务才能上岗财经工作,常说“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的人”。他负责财经工作,不仅心里有一本大账,还总装着各个条块的明细账。少年时期曾在青浦县立乙种商业学校学习珠算和写账本的经历,让他逐渐练就了一手高超的珠算技术。周恩来总理曾称赞说“陈云同志真是个铁算盘”。据家人回忆,陈云同志不仅算盘打得非常熟练,还对各项经济数字非常熟悉,直到新中国成立多年后,他仍然把延安时期的人口、马匹、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数字记得清清楚楚。陈云同志不仅对财经工作的各个项目严谨细致,还善于在细节和基础上系统、综合地把握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同志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在工作极其繁重的情况下,他仍然抽出时间去逛市场和百货商场,近距离观察了解财经情况、体察社情民意。这种既能从细处着手、总揽全局,又能熟悉业务、把握规律的工作方式,正是陈云同志具备过硬财经业务能力的生动体现。
清正廉洁,擦亮财政清廉底色
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是一代代财政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云同志时常告诫财政干部,“接触钱财物的机会越多,越要廉洁奉公,同每一元钱作斗争,个人不动用公家一元钱。”在西北财经办事处任职期间,下属看到他的衣物磨损严重便为他安排了一套新军装,他却对此提出严肃批评,“我们是管钱管物的,如果搞特殊化,不按制度办事,那还怎么能管好全边区的财政?”陈云同志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劳动者、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他不仅身体力行,还从严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1962年,国家为回笼货币在市场上推出一些高价商品。有一天,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买回一床高价毛巾被,第二天发现报纸登出取消高价商品的消息,所有高价商品价格降为平价,自己为此花了“冤枉钱”。可见,陈云同志主管国家财经工作,却从没有为自己“盘算”。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去世时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财产,充分体现了人民公仆的清廉底色。
(作者单位:中国财税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