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财政补短板 市场增活力
——左权财政赋能红色沃土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5-10-06 14:20 [ ] 浏览次数:

初秋的太行山脉,层林渐染,绿意仍浓。左权,这座以抗日民族英雄左权将军命名的县城,正沿着先烈足迹,在红色沃土上书写着新篇。

太行山水,用好了都是财富。先烈精神,传承好就是动力。从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的烽火记忆,到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艺术活力;从满山连翘的“金色财富”,到黑山羊养殖场的“增收希望”,左权县正以“一切为了产业、一切围绕产业、一切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在财政赋能与群众实干中,书写着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艺术为媒:写生基地激活红色文旅新动能

“一天90元包吃住,写生巴士一块钱一趟,去年我们接待了21万多师生呢!”在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泽城片区,左权知阅北方写生基地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高恺指着往来的写生团队,向记者介绍基地运营情况。这个覆盖泽城、老井、桐峪三个片区、4个乡镇18个行政村、218个写生点的项目,自2022年试运营以来,已成为左权文旅融合的“新名片”。

“基地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财政在基础设施上的‘打底’支持。”左权县财政局局长牛鸣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县财政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上亿元,用于写生基地的道路硬化、民宿改造、写生点建设等。“我们坚持‘政府建平台、企业做运营’的思路,财政负责硬件投入,市场化团队负责后续运营,既保证了公益属性,又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泽城片区前台,42岁的本地村民赵霞正熟练地为写生团队办理入住手续。“以前我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每年收入就几千块,现在在基地做前台,加上带团提成,一年能多挣3万多!”赵霞笑着说,基地像“大磁场”,不仅让她学会了电脑操作,还带动村里16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她还提到,基地对面的一家便民商店在旺季时一天的收入就能达3000元。

记者在基地看到,曾经闲置的民房变身民宿客栈、画材店,“回”字型街道上,咖啡屋、文创店与太行山水相映成趣。刘高恺介绍,基地已与江苏、安徽等地95所高校、134所艺术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024年接待写生师生及游客16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下一步我们要打造综合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把红色研学、自然教育融入进来,让‘山水—写生—消费—产业’的链条更完整。”刘高恺说。

红色元素始终是写生基地的“魂”。在桐峪1941博物馆,记者看到,这座由财政专项债券投入上千万元建设的场馆,通过500余张图片、380多件展品,生动再现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历史场景。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博物馆自2023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我们把红色资源与艺术写生结合,让学生在画画之余,还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左权县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补充道,“从2022年以来,左权县共投入红色旅游领域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建设,让红色基因在文旅融合中代代相传。”

在红色太行百里画廊旅游区,太行文学馆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据介绍,该项目位于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南侧,总投资3880.95万元。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建成后的太行文学馆将集文学展示、研究、交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丰富的展品、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全面展示太行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馆内将珍藏大量与太行文学相关的书籍、手稿、信件等文物,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文学的力量。

产业筑基:特色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以前核桃树没人管,荒草丛生,现在托管后,亩产从70公斤增加到86公斤,我家5亩树一年能多挣6500元!”在左权县辽阳镇,核桃种植户王建国拿着刚采收的核桃,向记者算起增收账。作为“中国核桃之乡”,左权县共有36万亩核桃林。自2021年以来,县财政投入超6000万元衔接资金,推行核桃树“抢救性”托管,累计完成托管19万亩次,让近万亩濒临死亡的核桃树重焕生机。

“我们采取‘专业组织+农户’模式,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付技术人员工资、购买肥料农药。”左权县财政局工作人员解释,目前全县有5支核桃托管服务组织,聘用专业技术人员390人,人均劳务收入1.5万元,辅助用工520余人,人均劳务收入1.1万元。2024年,左权核桃总产量达1800万公斤,产值2.2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930元,真正实现了“一棵核桃树,撑起半个家”。

在太行山脉的沟壑间,35.6万亩连翘长势喜人,成为村民的“金色银行”。“我家种了10亩连翘,每年采收能挣2万元,加上在加工厂务工,一年收入4万多!”寒王乡村民李巧珍说。据介绍,2021年以来,县财政投入2176.04万元支持连翘产业,构建“国企+村集体+农户”模式,建成精深加工企业1个、初加工厂4个,年加工能力达4000吨,带动2万余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我们还与山东扁鹊集团合作,打造数字创新中医药健康产业链,让连翘从‘山野菜’变成‘金疙瘩’。”

左权羊产业的蜕变同样令人瞩目。左权县地处北纬37°,位于世界肉羊生长黄金纬度带,县域内崇山峻岭、气候宜人,是天然的森林氧吧,拥有牧草200多种、中草药500多种和丰富的山泉,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非常适宜黑山羊生长,且左权黑山羊品质优良、品种纯正,养殖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养殖规模。

在万诚肉业加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正将黑山羊加工成34种产品,销往北京、南京等地。“2021年全县羊饲养量才16万只,现在达到35万只。”企业负责人介绍。牛鸣说:“县财政投入1200余万元补贴羊产业,构建‘育种—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带动1500余人就业,养殖户数量较2021年增长13.7%。”

“无论是核桃、连翘还是左权羊,我们都坚持‘财政补短板、市场强活力’。”牛鸣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左权县累计收到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超10亿元,县本级配套2亿多元,通过“事前绩效审核、事中跟踪监控、事后评价问效”,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截至2024年底,全县通过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乡村振兴的“底盘”越扎越稳。

(摘自:中国财经报)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