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神话光影里的角色蜕变
——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发布日期:2025-03-18 17:48 [ ]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刘祎璠

自首映以来,国产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一路高歌猛进,票房成绩势如破竹。截至本稿撰写时,票房已过百亿大关,成为全球动画电影中位居榜首的热门作品。如果说第一部的主题是挑战个人命运,实现自我救赎,那么第二部则更多地展现了角色们如何面对并挑战群体命运的历程。从第一部的理想主义情怀到第二部的现实主义探讨,影片凭借其卓越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极致的画面效果

当哪吒脚踏熠熠生辉的风火轮,以一往无前之势冲破三界重重桎梏,这每一帧堪称视觉奇观的画面背后,是制作团队长达五年如一日的 “死磕” 。正如导演饺子所说:这是一个从“努力过”到追求极致的过程。

场景构建上,影片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堪称精妙。永定土楼承载着千年家族聚居的温暖与厚重,被巧妙地融入故事场景,成为哪吒成长与蜕变的见证之地。敦煌壁画瑰丽的色彩、灵动的线条,被现代CG技术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于玉虚宫的雕梁画栋间、于人物衣袂的飘飞流转中,尽显东方美学的神韵。

影片大胆地将《山海经》中神秘奇幻的神话元素与充满科技感的赛博朋克美学相融合,借助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这一黑科技,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蛟龙如墨色流星般入海,水墨氤氲与3D建模的逼真立体感完美契合,仿佛古老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又似未来的科技蓝图映入现实。

色彩运用作为视觉表达的关键语言,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而且细腻地呈现了角色情感的演变。在《哪吒2》中,当主角内心充满迷茫与挣扎时,画面通常被一层清冷的色调所覆盖,宛如阴霾般压抑,这暗示了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内心的矛盾;反之,在他与家人、朋友情感交融,或是在觉醒反抗的关键时刻,暖色调如熊熊烈火般扩散,象征着他内心的力量和希望的苏醒。

人物角色的成长

哪吒在第二部中完成了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懵懂叛逆,到“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自我认同的艰难蜕变。他怀揣着对认可的渴望,试图通过成仙考试这一社会既定的成功路径,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经历了种种欺骗与不公后,他逐渐认清了所谓“仙班”的虚伪本质。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叛逆不再是盲目冲动的宣泄,而是对不合理制度的理性反抗。与父母的关系,是哪吒角色成长的重要线索。在李靖夫妇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下,哪吒从最初的对抗与误解,逐渐感受到亲情的无私与温暖,学会了理解与包容,实现了从自我中心到懂得责任与爱的转变,完成了对“魔丸”身份的接纳。

敖丙,背负着家族振兴的沉重使命。他外表温润如玉,内心却充满矛盾与纠结。作为龙族的继承人,他从小被灌输着为家族牺牲一切的观念,对规则的顺从是他生存的本能。然而,与哪吒的相遇,激起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真实自我的渴望。在一次次的抉择中,他逐渐觉醒,认识到规则并非不可打破,家族的期望不应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他与哪吒从最初的敌对,到惺惺相惜,再到生死与共,两个人物的情谊在磨难中愈发深厚。

申公豹,作为妖族中的天才,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在修行之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的出身却将他永远地阻挡在“主流社会”之外。他的反抗,既是对个人命运不公的愤怒呐喊,也是对僵化的社会秩序的有力控诉。而他在保护李靖夫妇时的转变,更是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可以说第二部里的申公豹超越了个人的仇恨与成见,选择了善良与救赎。

李靖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以无条件的爱与包容,为哪吒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明知哪吒是“魔丸”转世,注定要面对诸多磨难与误解,他们却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哪吒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奉献与坚定的支持,这种亲情的力量,给予哪吒勇往直前的勇气与力量。

角色背后的核心精神

在《哪吒2》中,一句“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主角们在与“成见”的对抗中,充分展现出了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土拨鼠、石矶娘娘等妖族角色,虽因“妖”的身份标签遭遇不公对待,被无情定罪迫害,但他们并未就此屈服。面对基于身份的歧视,他们努力寻找生存与反抗的机会,试图冲破这样的局面。

申公豹作为天赋异禀的妖族修行者,尽管因出身的“原罪”被排斥在十二金仙的荣耀之门之外,可他从未放弃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勤勉与努力,在修仙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努力证明着自己的能力,向这不公的成见发起挑战。

龙族曾经为天庭立下赫赫战功,却被镇压于海底,沦为不被认可的“低等妖族”,但他们将内心的不甘化作了力量。他们暗中积蓄力量,谋划着改变命运的契机,不屈从于既定的身份枷锁。

影片中,对于规则与身份的探讨,也处处彰显着主角们的主观能动性。玉虚宫的无量仙翁通过神考制度掌控成仙之路,用“成见”将妖族定义为“邪恶”,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体系。然而,哪吒、敖丙并未被这种不合理的规则所束缚。他们勇敢地觉醒,努力突破认知局限,主动向不合理的规则发起质疑,坚定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正义。

影片中的反抗精神,更是在一群“局外人”的集体行动中得到了升华。哪吒与敖丙的“弑父”之举,并非简单的忤逆。他们勇敢地否定了父辈们因循守旧、向不合理规则妥协的行为,主动去追求真正的自我和公平。影片高潮部分,他们冲破象征着束缚的大鼎,不仅是从物理层面挣脱了禁锢,更是凭借着强大的内心,与“出身决定论”这一无形枷锁彻底决裂。

申公豹在关键时刻选择保护李靖夫妇,这一转变展现了他内心的觉醒。他不再被成见左右,而是主动作出正确的选择,也证明了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打破成见的能力:只要内心的力量被激发,就能摆脱外界的束缚。

影片中对角色身份标签的设定,虽看似是一种限制,却成为了主角们突破自我的契机。从“魔丸”哪吒到“灵珠”敖丙,从“妖族”到“仙班”,这些本应是束缚的身份标签,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哪吒没有被“魔丸”的命运所左右,他凭借自己善良的本心和不屈的斗志,打破了外界对他的刻板认知;敖丙也没有因“灵珠”的光环而迷失自我,而是在复杂的处境中坚守正义。他们努力挣脱身份标签的枷锁,以开放的心态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向观众证明了个体的力量可以超越外在的定义。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