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财政局根据省市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梳理重点领域政策项目清单,以预算支出标准建设为抓手,强化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持续深入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财政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对市本级污水处理、绿地养护和道路保洁5个城市维护项目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运用成本效益和基线分析等方法,全面衡量项目投入成本,明确财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财政支出标准,实现降本增效、物有所值的目标。
二是完善市本级成本指标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预算支出标准格式和文本内容,梳理行政运行、城市运行、民生保障、基建项目四个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标准,将10个行业、31 个领域共197 项支出指标和标准,为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精准编制预算、实现降本增效提供支撑。
三是强化信息化项目成本效益评估。联合主管部门将政府信息化项目事前评估作为审批前置条件,立项端强化成本效益分析运用,重点对需求必要性、经济效益和系统建成的使用管理开展评估,将建设功能点及成本、信息化系统开发的人工时间成本做为经济性评估核心,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2025年对市本级19个信息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资金规模9214万元。
四是夯实成本绩效结果应用。坚持成本绩效分析结果“严肃用”,实现财政资源从“低效领域”向“有效需求”的调配,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能和政策靶向性。2025年,按照财政绩效成本分析报告结论,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农村户厕等项目成本约束机制,科学核定政务云等项目购买服务单价,重构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等全周期管控流程,推进财政资源配置从“被动买单”向“主动定价”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