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会上表示,7月份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生产供给平稳增长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付凌晖将7月份工业生产情况归纳为四方面特点——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高端化绿色化态势持续、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政策带动效应继续显现。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继续快于整体增速;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继续发挥工业生产“压舱石”作用。
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19.3%。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大潮推动下,数字产品制造、智能产品生产发展向好。7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4%、12.8%。
此外,“两重”建设稳步推进,“两新”工作加力扩围,对工业生产带动持续显现。在“两新”政策带动下,7月份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7%和15.9%,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增长45.3%、8.1%。
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8%,服务业生产运行情况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
一是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相关服务行业带动作用明显。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
二是新兴服务业培育成长。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增强。1—6月规模以上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文化体育数字服务快速增长,1—7月文化体育服务平台头部企业交易额增长超过10%。
三是旅游出行相关服务活跃。暑期旅游出行活动增多,带动相关行业增长。7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6.6%,国际航线客运量增长15.7%。
四是金融服务较快增长。7月份,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
消费投资保持增长 外贸韧性持续彰显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同比增长3.7%;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如果将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初步测算,1—7月同比增长5%左右。今年以来整体保持稳中有升,表明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付凌晖表示。
具体来看,以旧换新相关和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7%、13.8%、20.6%、14.9%,继续支撑商品销售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7%和8.2%。
同时,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相关服务零售增长较快。暑期居民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各地以多元化供给为扩大消费注入新动力。1—7月,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线上消费、新兴消费发展向好,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
付凌晖表示,投资名义增速回落,既有部分地区高温暴雨频发、影响项目工程施工的短期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企业竞争加剧、投资收益下降的影响,还有我国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行业投资动能减弱,新兴行业成长尚难以完全对冲的原因。尽管投资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尤其是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继续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具体来看,1—7月,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同比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高端行业投入加大,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9%,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重点领域投资较快增长,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能源绿色转型投资稳步增加,太阳能、风力、核力、水力发电投资同比合计增长21.9%。
“今年以来,面对贸易环境急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付凌晖介绍,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2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23077亿元,增长8.0%,连续两个月加快;进口16026亿元,增长4.8%,连续两个月回升。
CPI出现积极变化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出现积极变化,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4%;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扩大;全国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以来环比降幅首次收窄。”付凌晖介绍。
付凌晖分析,CPI环比上涨主要是由于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一是暑期出游旺季影响下,交通出行相关服务价格上涨明显,带动服务价格回升;二是提振消费各项政策显效,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此外,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能源价格上涨。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扩大,主要是今年以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实施,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对价格带动增强,加之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也促进了价格回升。
就业方面,7月份,受毕业季等因素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季节性上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与上年同期持平,就业总体延续稳定态势。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4.9%,低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展望下阶段,付凌晖表示,尽管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各方面积极作为,市场需求扩大,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场活力提升,将有力支撑经济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在增强。
(摘自:中国财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