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霁月光风耀玉堂——与你共读《红楼梦》

发布日期:2020-12-21 10:06 [ ] 浏览次数:

      刘长琨,财政部退休干部。多年来坚持写作,并研读《红楼梦》,写了大量随笔散文。

       一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情节——史湘云怒斥贾宝玉。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贾母为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叫了一个小戏班到贾府演戏,其中一个演小旦的演员扮相很像林黛玉。王熙凤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瞧不出来。”薛宝钗看出来了,点头不说,贾宝玉也看出来了,点头也不说,都怕林黛玉生气。因为那时演员的社会地位很低,被贱称为“戏子”,如果把谁比作戏子是一种大不敬。史湘云心直口快,接口说道:“我知道,是像林姐姐的模样儿。”贾宝玉听了连忙给史湘云使眼色,不让她再往下说。这本是好意,怕她得罪了林黛玉,伤了姐妹情谊。史湘云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以为贾宝玉因她说出小戏子像林黛玉而对她不满,于是当晚就让丫鬟翠缕收拾行李,准备回家。因还没到该回去的时候,翠缕说道:“忙什么?等走的时候再收拾也不迟啊。”

  湘云道:“明早就走,还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脸子!”宝玉听了这话,忙近前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她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出来了,她岂不恼呢?我怕你得罪了人,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了我,岂不辜负了我?要是别人,哪怕他得罪了人,与我何干呢?”

  贾宝玉这番表白十分真诚恳切,话也说得合情合理。照理史湘云不该再怪罪宝玉而且还应感激他才是,但史湘云的怒气却并未消除。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别人拿她取笑儿都使得,我说了就有不是?我本也不配和她说话,她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么!”

  贾宝玉给史湘云使眼色,怕史湘云得罪人是真,更担心的却是怕伤了林黛玉的自尊心,怕林黛玉生气。史湘云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这份无微不至的体贴关爱,让她心中不爽。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与林黛玉一样,都是贾宝玉的表妹,幼时也曾在贾府与贾宝玉同吃同住,二人相处的时间比林黛玉更早,青梅竹马的亲密程度不在黛玉之下,忽然来了个林妹妹,一下子占据了贾宝玉的心,她感到自己受了冷落,所以才说出了“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她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的气话。贾宝玉听了这话有口难辩,急得赌咒发誓剖白自己:“我要有坏心,立刻化成灰,教万人拿脚踹!”史湘云听了这话,反而更加来气。

  “大正月里,少信着嘴说这些没要紧的歪话!你要说,你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进贾母里间屋里,气忿忿地躺着去了。

  正月里说不吉利的话(歪话)会带来霉运,是古时候的一种民间信仰。听了贾宝玉所发的毒誓,史湘云赶紧拿话制止(发怒之时仍不忘对宝玉的关爱),但她知道,贾宝玉经常在林黛玉面前发这种毒誓,说这种“歪话”,以哄取林黛玉欢心,所以又说了后面那些讽刺带挖苦的话。她明明白白告诉贾宝玉,她和林黛玉不同,不吃他在女孩子面前惯用的花言巧语那一套,也不会被他的赌咒盟誓所打动。一句霸气十足的“别让我啐你”,对贾宝玉不自尊重、自轻自贱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同时也对林黛玉的“小性儿”“行动爱恼人”、辖制宝玉的行为表示了十分地不屑。

  此时的史湘云,不过才十一岁,想不到说话行事竟如此大气。她居高临下,不容置辩,义正辞严地把贾宝玉训斥了一番,口齿锋芒之间透露着一种冰雪般的聪明与骨子里的(非世俗性的)高贵气质。

  这一情节,在整部《红楼梦》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花絮,似乎无足轻重,但在刻画人物方面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以白描手法,仅用短短两段对话,就把史湘云性格的另一面——霸气与大气,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史湘云这一艺术形象更加丰满可爱,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样的女孩,这种喜剧性的矛盾纠纷,正是我们童年的经历。

  二

  史湘云是个奇女子。她虽然同样无法逃脱“红颜薄命”的悲剧命运,却能够达观面对。她既不像林黛玉那样深陷于爱情的纠结之中不能自拔,整天悲悲切切、哭哭啼啼;也不像薛宝钗那样刻意隐藏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欲念,“守拙”“装愚”,示人以“安分随时”的假象。她胸襟阔大、性格豪放、为人坦荡、真诚无伪。有人说在史湘云身上带有鲜明的魏晋名士之风,活得率性洒脱、张扬美丽、精彩纷呈。《红楼梦》作者在惋叹史湘云坎坷命运的同时,对其作了这样的评价:“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见《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12支之《乐中悲》)。“霁月光风耀玉堂”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月亮格外光洁明媚,微风和煦,清爽宜人,一座白玉殿堂,在月光照耀下,里外通透,熠熠生辉。曹雪芹以这么清新美丽的景观形容史湘云,赞美她清纯的天性与阔大敞亮的胸怀,可见对其是多么喜爱。

  “霁月光风耀玉堂”还可以作另外一种解读。“玉堂”原本是汉宫一座大殿的名称,后人用来泛指宫殿、官署和豪华宅邸,像贾府这种官高爵重百年传承的贵族之家,自然可以用“玉堂”来指代。这贾府,表面风光无限、华丽无比,实则是一个日趋没落腐朽、内部矛盾重重、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的所在,人人都小心翼翼,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即如上文所引,王熙凤给大家出了一个“小戏子像谁”的谜题让大家猜,其实谁都知道答案,但都不敢明言,一是怕得罪林黛玉,二是怕宠爱黛玉的贾母不悦。试想如果人人都不说话,当时的场面就未免有些尴尬。唯有史湘云没有这么多人际关系的顾忌,心直口快地说出了“是像林姐姐的模样儿”,这才打破了沉闷,使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史湘云每次来贾府,都能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她敢于不遵封建礼教的规范,在众人面前大说大笑,敢于穿男儿服装,把自己打扮成“小骚达子”模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这些以史湘云为主角的喜剧情节,都令人忍俊不禁而开怀大笑——恰如“霁月光风”,给贾府这一阴霾重重的“百年老殿”(玉堂)平添了一抹亮色,带进一缕清风。因《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章节散佚(也有说没有写完),对史湘云最后的结局我们不得而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一个传闻:有人曾经见到过一部《红楼梦》“真本”,其八十回后,与流行的百二十回本大不相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为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成夫妇。”但这个“真本”再没有人看到过,无法得到证实。另据一位著名红学家考证推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是书中贾宝玉的原型,而《红楼梦》最权威的书评人脂砚斋,就是史湘云的原型。二人在患难中结为夫妻之后,抚今忆昔,共同将亲身经历写成了一部旷世杰作《红楼梦》。上述传闻与考证,都缺乏有力的实证,难以定论,但却能解开众说纷纭的“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一伏线之谜。贾宝玉不顾林黛玉的猜忌而接受了老道士赠予的金麒麟,生怕丢失了,整天带在身上准备等史湘云来时送给她,结果还是丢了,却又恰恰被史湘云捡到。

  从这些情节看,“白首双星”只能是指史湘云与贾宝玉而不会是其他人。薛宝钗也许会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功利心太重,工于心计,与贾宝玉“三观”不合,即使结为夫妻,必然同床异梦。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精神知音,但体质单弱又孤标傲世,自我意识太强,而且与宝玉都没有生活能力,二人只宜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而无法结为生活伴侣。唯有史湘云,与贾宝玉既有精神上的默契,又能以达观务实的人生态度弥补宝玉的不足,二人相辅相成、同甘共苦,一起观赏红尘风景,共同走完下世历劫的人生之路。这样的结局,虽然有落入“大团圆”俗套之嫌,却比让贾宝玉考中举人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要令人可信得多。

  若果真如此,“霁月光风耀玉堂”则又可以作第三种解读:贾宝玉这块无才补天的顽石(贾宝玉与通灵宝玉是心身一体化的存在),在史湘云霁月光风般的清纯天性与无私大爱(并非儿女私情)的光照之下,终于悟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于是振作精神,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中,开始了《红楼梦》的创作。

 


来源:市财政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