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书写财政“后浪”的青春答卷

发布日期:2022-12-26 16:27 [ ] 浏览次数:

心中有信仰

青春不息,学习不止。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每年的财政部五四青年座谈会和青年干部座谈会,部领导都会走进青年中间,从坚定信仰到树立信心,从为人修身到能力提升,谈感受、提建议、寄期望。

“广大青年要上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肩负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对财政青年提出希望。

牢记部党组殷切嘱托,财政部机关团委精心设计、用心组织,加强青年理论武装,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强化各单位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设,建立青年学习导师制度,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青年的学习活动广泛开展,着力解决青年干部的思想“总开关”问题。

在这片学习的沃土上,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已经成为财政青年的一种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通过创新建立“1+2+5”学习机制,人事教育司(巡视办)打造出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的青年理论学习平台——“一项制度”,即建立青年理论学习导师制度;“两个小组”,即全司青年干部组成两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定期开展专题学习交流;“五学机制”,即通过司长领学、处长带学、干部自学、业务促学、登台讲学,充分调动青年干部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司青年委员张兴隆说,通过实施“1+2+5”学习机制,青年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研讨的兴趣更浓、参与度更高,普遍反映学习成果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实现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听“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讲述“莫高精神”,与体操世界冠军张成龙面对面交流……突出青年特点、彰显“科教文”特色的理论学习活动,在科教和文化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很受欢迎。依托“悦读”和“青年论坛”两大平台,以及读书会、青年论坛、联学联建等学习活动,司内青年群体重学崇学氛围日益浓厚。司青年委员孙广鑫感叹,每次学习交流上中“思想的碰撞”,总能带给自己新的灵感和启迪。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PPP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辟自己的“理论阵地”——一份按月刊发的党建内刊、一份每周分享的“对话经典”,还建立起选树青年学习标兵机制,为每位青年建立学习档案,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青年干部提高了政治能力,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更加深刻,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小组副组长万厚利将这一可喜变化归功于“学习的力量”。

开展“两库一题”活动,并依托其建立起党建学习和业务学习的长效机制,是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创新举措。通过搭建知识题库和每天开展知识问答,青年干部得以汲取新鲜的党建和专业知识。团支部书记曹慧卓发现,学习交流活动中,青年干部很有表达欲,且发言较有深度和启发性。

不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还通过“导师制”实行传帮带,为财政青年搭建“成长梯”。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建立“司局级干部与青年干部交朋友”机制——司领导与青年干部组成“交朋友”活动小组,通过开展谈心谈话、经验分享、考察调研等活动,促进青年干部更好更快成长。司青年委员李坤介绍,“朋友”间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还经常聊聊家常、谈谈心,“每次搞活动,导师都会和青年同志一起策划、共同组织,充分发挥青年同志的主观能动性,大家一起赴基层调研、分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亦师亦友。”

……

日积月累的理论学习已经内化为青年干部的政治素养。2021年,首次开展以读经典书籍、看优秀影视作品、写书评影评、思考工作建议为主要参与形式的“读看写思”活动,收到书评影评作品470篇,2022年达到近600篇。

这些优秀作品,陆续刊登在“财政青年”微信公众号。这个机关团委“指尖上的学习平台”还时常晒出各学习小组开展的特色活动,成为财政青年“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园地。

在去年机关党委组织青年干部开展的“党在我心中”青年党史知识大赛活动中,青年理论学习成果出色——近1500名青年干部在线答题,圆满完成知识大赛任务,财政部因此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脚下有力量

树高千尺,根植大地。

“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殷殷嘱托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深切期待。

为了让青年干部在基层一线不断拓宽自己的青春赛道,财政部创新建立“财青8+”日常调研机制,鼓励财政青年沉下心、扑下身,根向下伸、花向上开。

这一调研机制从无到有、日益完善——围绕“根在基层”和“春节回乡”两项调研活动,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青年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探寻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

“青年调研逐渐机制化、常态化、规模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工作得以深度融合。”这是财政部机关团委书记岳林的真切感受。

“根在基层”调研活动人气持续高涨,很受青年欢迎——以2020年为例,办公厅、综合司、金融司、国际财金合作司、监督评价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20家单位组成32个调研团,170多名青年干部分赴上海、江苏、浙江、江西、青海等地开展调研实践,形成多篇具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报告。

“每天都在和财税政策打交道,财税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怎么样,我想亲眼去看一看。”赴江苏开展“根在基层”调研前,关税司青年委员何榕秋非常兴奋。

这次调研没令他失望。“四天时间里连续召开了4场座谈会,和省、市、县的15个部门以及5家企业面对面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并实地考察7家企业,收获满满。”在何榕秋看来,深入基层调研要带着问题下去,更多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

好政策在基层有没有遇到“肠梗阻”,也是经济建设司青年赴青海开展光伏扶贫项目调研时最关心的事。司青年委员史科路介绍,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光伏扶贫项目是当时其所在的能源处直接参与的一项工作,看到当地贫困户每年因这个项目能获得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益,他和同去的几位青年干部都感到很欣慰。

在不少单位内部,“根在基层”调研活动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经建司推出特色调研品牌“经建青年走基层”,调研队伍扩展到由各处室组成的8个小分队;关税司组建调研队伍时混合编队,各处室纷纷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参加。

“根在基层”调研靠的是群策群力,“春节回乡”调研考验的则是青年干部的“单打独斗”能力。

从2015年到2022年,通过实地调研,记录家乡北京的变迁,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青年干部张迪坚持了8年。他的调研风格一以贯之——从普通市民的视角出发,对生活中所见所闻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近年来,身边发生并引发社会热议的一些“关键小事”,成为张迪调研和反映家乡“大变化”的“小切口”。

“有些好政策,为啥难执行?”——只要到基层调研,哪怕只是和家乡基层干部聊天的功夫,条法司青年干部高金泉都要见缝插针地问到这个问题。2019年,高金泉在参加一次活动时了解到,某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财政补助政策存在“跑偏”情况,促使他第一次关注起“基层政府政策执行难”问题。此后,他不断充实案例,并在春节期间和家乡干部的聊天中,完成了调研的最后一块“拼图”。

调研为什么奔着“问题”去?“在历次青年座谈会上,部领导多次强调,青年干部应当善于发现并敢于揭示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政策落实和问题解决;每年布置调研任务时,机关团委也会鼓励青年多关注基层一线的堵点、痛点、盲点。”高金泉说。

越来越多的财政青年迈开脚步,走向基层。

2020年春节,国内疫情初起,机关团委委员贾西子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疫情下的服务业,据此撰写的调研报告《疫情影响下服务业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及政策建议》,在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2020年春节回乡调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和乡镇干部、中小企业老板、电商经理聊聊;跟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唠唠……那年春节,财政青年积极响应机关团委号召,开展了多次深入访谈,形成260多篇调研报告,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优秀调研报告评选中获奖数量最多。

一组刚“出炉”的数据令人欣喜——今年春节假期,青年调研成果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共计形成调研报告近700篇,较去年增加四成多。不少青年针对冰雪经济、教育“双减”、平台经济、“双碳”等热点问题作出深入的调查和思考。

充分调动起青年干部的调研热情只是第一步,全方位展示运用调研成果也是必须做好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加强调研报告实践应用、及时开展宣传交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

优秀调研报告汇编成册,供部内各单位和各省财政厅局参考;利用“财政青年”微信公众号刊登青年干部优秀调研作品,《中国财经报》设立“财青8+基层行”专栏,对调研活动跟踪报道;建立“三个一”交流制度,把邀请调研获奖青年干部介绍经验,作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和组织团员青年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主题;部分优秀调研作品在人民网、《旗帜》杂志等主流媒体刊发……

“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重视和认可,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使命感更强烈了。”贾西子这样说。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