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绩效管理

为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青海经验”

发布日期:2022-02-21 15:25 [ ] 浏览次数: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全国财政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关于预算制度建设的新要求,是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2019年,财政部选取青海省作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首批试点省份,对青海深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意志,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改革,成功完成试点目标任务,为全国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提供了“青海经验”。财政部部长刘昆在2021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青海省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拧成“一股绳”,先行先试迈出“关键一步”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仅对青海财政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很大考验,也是青海财政坚持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一课。如何为全国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行、成熟的参考经验,困难与挑战交织,压力与机遇并存。

  对此,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分管财政工作的副省长批示: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是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全力推动,高质量完成改革工作。

  2019年9月,青海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行动员部署,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业务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明确提出:“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改革不仅不会额外增加预算单位工作量,相反,通过引入‘制度+技术’,将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效率,实现预算管理全流程规范运行”。青海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碧波指出:“目前,全省财政信息系统‘框架落后、系统割裂、各自搭台、分头唱戏’现象严重,需要运用全新的预算改革理念和方式予以破解。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将打破现有业务系统‘单机版’‘分散化’管理模式,实现‘网络版’‘一体化’技术转变,财政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迈出‘关键一步’”。

  绘好“一张图”,预算改革使出“关键一招”

  作为首批试点的排头兵,青海省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协调,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确保改革工作有力推进,并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一是抢先抓早,实行“挂图作战”。坚持把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作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号工程”来抓,迅速成立以厅长侯碧波为组长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厅长荣增彦牵头主抓,第一时间印发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细化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任务清单”,分解重点工作任务13类88项,着力夯实责任、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二是统筹调度,强化分工协作。坚持把改革工作作为全省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迅速抽调厅内24名业务骨干,成立业务组和技术组,围绕制度建设、业务梳理、需求研提、系统搭建等工作,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抓好落实。组建工作专班,指定专人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系统建设“三本工作台账”,督导市县压实改革主体责任,做到思想对表、行动看齐、步调一致。三是积极沟通,加强协同联动。坚持把改革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建立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多次通过视频会议、财政信息、现场汇报等多种方式,定期向财政部汇报青海省最新工作进展,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侯碧波还向预算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寄出“一封信”,积极争取预算部门对试点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省财政厅副厅长周宁带队赴海南省开展交流座谈,并选派80名业务骨干赴海南省参加一体化改革专题培训。同时,成立攻坚小组多次就业务流程和系统对接整合与海南省进行沟通交流,努力保持各方信息对称、工作同向、渠道畅通。

  织密“一张网”,系统部署畅通“关键一环”

  坚持把一体化建设作为全省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加快系统部署实施工作。强机制,督导各级财政动起来。建立“周调度、旬跟进、月通报”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业务“碰头会”,实时了解市县改革推进情况,并参照财政部通报口径,加大基层改革通报力度,力促全省各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上下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事不过夜、快速决策、协同高效。抓培训,带领经办人员“学起来”。编写业务和技术答疑手册,举办在线培训28场,培训近3万余人次。2021年4月,省财政厅副厅长王鹏在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培训班开班式上提出:“要准确把握实现‘五个一体化’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本领。”9月,又抽调市县骨干100余人在省级集中开展为期近2个月的业务和实操培训,手把手、点对点、面对面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全力为基层积蓄人才力量、夯实改革根基。建平台,力促日常沟通“活起来”。建立分管领导、业务经办、技术沟通“三个微信群”,领导群用于布置任务和工作督导,经办群用于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技术群用于与海南省开展技术处理与问题反馈,全力构建多渠道、多层级沟通配合,全方位、全覆盖良性互动的改革交流平台。大集中,组织工作专班“干起来”。历时3个多月,先后组织近300名专班人员,采取集中布置任务、集中梳理需求、集中部署系统、集中编制预算、集中业务上线的“五集中”模式,对每个节点的具体内容、系统初始化和业务功能进行反复验证、反复测试,以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效率,顺利打通系统上线前的“最后一公里”。

  串起“一条线”,数据联通实现“关键一跃”

  坚持把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数据贯通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推动财政资金监管“一竿子插到底”。以更大决心推进转移支付提前下达。实行“一日一督导”,省对下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比例大幅提高至71.3%,剔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后达到84%,其中60%的资金通过一体化系统直接细化到县,减少市州二次分配环节,县级年初预算到位率较往年提升15%。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把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申报和细化分解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管理,核定财政专项资金目录185项,全省系统细化编入预算项目总数达到3.5万个,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审核实现全覆盖。以更实举措推进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三保”支出热点分类标识,制定“三保”保障标准,设置优化人员类项目和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审核公式270个,将已制定出台的25项支出标准嵌入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全省财政数据横向、纵向贯通,“一把尺子量到底”,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铆足“一股劲”,资金支付打赢“关键一战”

  坚持把资金顺利支付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凝心聚力打赢资金支付“攻坚战”。周密组织、精心备战。实行专人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财政部门与代理银行工作台账周报制度,多次组织现场协调,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基础信息维护、权限角色配置、工作流程定制、业务联调测试、应急预案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定期通报各地改革进展排名,督促市县按计划完成改革既定目标。奋力冲刺、决战决胜。2022年1月1日凌晨,全省财政干部开展年底对账结算和系统上线“双线作战”,每个市县选取的预算部门均通过一体化系统向代理银行发送电子数据申请,成功完成了资金支付,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体化系统正式上线。玉树州治多县财政局王慧深有感触:“系统冲刺上线当天,先后遭遇了大雪封路、全城停电、发电机受冻无法运转等一系列困难。”但她毫不气馁,持续奋战20多个小时,多方协调,确保不掉队,最终与全省其他市县同步成功上线。

  2019年以来,在财政部的精心指导和关心帮助下,在海南省财政厅全方位、全流程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举全省之力、集各方智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贡献了青海力量。目前,全省61家财政部门、2818家预算部门、5931家预算单位运用一体化系统编制了2022年预算并顺利开展资金支付,财政数据首次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贯通,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指出:“青海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领导得力,系统推广迅速,工作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工作成绩实属不易。青海试点工作给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开了个好头,给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在全国立了标杆、做了示范,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促进作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下一步,青海省将持续巩固和拓展一体化改革成效,按照财政部工作部署,遵循“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原则,推动各类预算管理软件系统整合、协同高效,进一步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和管理效率,全面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来源:中国财经报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