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是,在现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产出,增加多层次、相对值指标。
具体需要注意三方面:一是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是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整体投入—产出状况。这与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完全不同。项目支出关注的是公共产品供给某一环节的投入—产出问题,部门整体支出关注完整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比如,教育支出中的校舍建设项目解决的是办学场地问题,并不涉及教学事宜,但教育部门整体支出则需要关注依法依规招录和培养学生直至毕业等情况。也就是说,项目支出仅是整体支出的一部分。二是全面准确认识部门整体产出的内容。部门整体产出是部门事权的具体体现,部门事权实际是部门的公共产品供给任务,部门预算的重要目标是促成部门财力与部门事权相匹配。虽然每个部门都履行特定领域事权,但由于各个领域的事权都是一条公共产品“产品线”,各个部门的整体产出大多也是一条公共产品“产品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部门整体产出视为单一公共产品或单一类公共产品产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要反映的则是公共产品组合体供给资金使用绩效。以这两点为基点,结合前文所述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可重点从三方面完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第一,设立部门主体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每个部门都有特定事权,因而都有主体公共产品产出。这里所说的主体公共产品,是指在部门公共产品“产品线”中地位最重要、占用财政资金比重最高的公共产品。以卫生健康部门为例。该部门需要提供涉及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多类公共产品,其中医疗卫生类公共产品产出是本职工作,其他各类公共产品的产出属辅助产品。财政资金投入要围绕这一主体公共产品产出核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则要围绕主体公共产品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展开。为此,要设立主体公共产品资金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部门主体公共产品资金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可采用资金投入与公共产品产出量比值指标,即每万元投入对应的公共产品数量来显示资金绩效。仍以卫生健康部门为例,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可把医疗卫生类公共产品细划为医政管理、公立医院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组织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多类子产品。具体衡量绩效时,可用相应的投入—产出比值显示,如用万元卫生健康管理事务支出/政策制定数显示医政管理投入产出绩效,用万元公立医院补助支出/诊疗人次数显示公立医院投入产出绩效,用万元公共卫生投入/服务人次显示公共卫生投入产出绩效等。依照同样方法,还可细化到项级科目对应的医疗卫生类公共产品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如公立医院支出款级科目下的传染病医院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款级科目下的乡镇卫生院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公共卫生支出款级科目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等。设置这些指标后,通过审视相关指标值可以相对准确地衡量部门主业财政支出绩效。
第二,设立部门投入产出结构性绩效评价指标。从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角度看,部门整体支出功能分类结构对应的是部门公共产品供给类别结构,因此,部门整体支出同样具有投入—产出结构性绩效。结构性绩效是指,部门支出功能分类结构及其带来的产出结构状况对部门财力与事权匹配程度的影响。所以,部门投入产出结构绩效评价指标本质上要反映的是财政资金在部门各类公共产品产出分布的离散度。一般而言,离散度偏高说明主体公共产品供给支出占比偏低,意味着部门财力与事权匹配度不高。由于所属预算单位主体公共产品的产出不同,设置部门投入产出结构绩效评价指标可根据部门所属预算单位结构状况进行,具体可考虑设立二级预算单位财政拨款占部门财政拨款总额比重和二级预算单位万元支出主体公共产品产出量与部门主体公共产品产出量对比两个指标。其中,前一个是从价值额角度反映部门投入产出结构绩效,后一个则从实物量角度反映部门投入产出结构绩效。如果部门所属职能相近的二级预算单位数量多,也可分别归类统算上述两个指标数值。比如,可把提供部门主体公共产品的二级预算单位的拨款总额加总计算主体公共产品投入占部门财政投入比重。
第三,设立运转成本效益评价指标。运转成本是维持部门运转的经常性支出,部门预算中的基本支出是运转成本的主体组成部分,项目支出中的一些运转类项目也直接或间接构成运转成本。运转成本支出是所有部门产出的基本保障条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正常增长直接决定部门产出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因此,部门运转成本效益状况是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的基本体现。评价部门运转成本效益可考虑采用基本支出总额占部门支出总额比重、人员经费支出占部门支出总额比重、万元基本支出的部门主体公共产品产出量、万元公用经费支出的部门主体公共产品产出量等指标。其中,基本支出占部门支出总额比重指标反映部门产出的基本耗费强度;万元公用经费的部门主体公共产品产出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是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作者:白景明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