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财政文化

在运河边重温胡同记忆

发布日期:2024-06-10 17:55 [ ] 浏览次数: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正如这句老话所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农历的节气,更是老北京人心中的一份情感记忆。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书屋里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3月9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由八旬书画家何大齐携新作《我们的日子》与读者们分享老北京四季流转中的日常生活。何大齐先生,这位1940年出生于北京、在胡同里长大的书画家,见证了老北京不同时代的独特生活方式。他以平实而不失风趣的话语,将老北京胡同里的生活娓娓道来,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讲座中,何大齐先生提到了许多老北京的生活细节,如锔锅锔碗的行业。在过去,由于百姓生活贫困,陶瓷器皿难免磕碰碎裂,而锔锅锔碗的匠人们便用金刚钻在瓷器上钻孔,再用特制的锔钉将碎片连接起来,修复破损的器皿。这种手艺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蕴含着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提高了,但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此外,何大齐先生还向观众讲述了孩子们都喜欢的兔儿爷。这些兔儿爷形象各异,有的穿着金盔金甲,有的背插纸旗,像英勇的武士。在民间艺术家的巧手下,玉兔被拟人化,寄托了人们对吉祥如意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兔儿爷不仅是孩子们的玩具,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种象征。

在众多描绘北京风貌的书籍中,《我们的日子》无疑是一部独具匠心的作品。它不仅以文字的形式细腻地呈现了20世纪老北京的生活风貌,更辅以水墨风情画,将那个时代的风情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本书以一年四季的时光为脉络,从春天的“二月二,龙抬头”开始,吃春饼的习俗让读者仿佛能够嗅到春天的气息。随后,书中的文字带领我们品尝了老北京的特色美食,如面茶、豆汁儿、豌豆黄等,每一种都散发着浓浓的老北京风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我们还能一睹老北京行当的风采,如修脚、擦皮鞋、锔锅锔碗等,这些曾经的传统行当在作者的笔下生动起来,仿佛就在眼前。书中还回忆了许多已经消失的记忆,如租小人书、接生、放话匣子、摇煤球等,这些记忆不仅让人感慨时光的流逝,更让我们对老北京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老北京的节庆习俗,如清明扫墓、立夏称体重、中秋拜月等。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以第二年的“二月二,龙抬头”为结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老北京的四季更迭和岁月流转。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而这场讲座的举办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书屋,更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一大亮点。这里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还定期举办各种公益文化讲座,邀请知名人士分享北京的历史文化。自开馆以来,运河书屋已经举办了十多场以北京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讲座,累计吸引了上千人参与。这种以书为媒讲述北京故事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北京的历史文化。

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让我们有机会重温老北京的美好时光,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而何大齐先生的《我们的日子》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书屋,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老北京、感受老北京文化的窗口。


来源:市财政局
打印 关闭